游戏旗袍怎么玩

游戏旗袍怎么玩

1、你那是喜欢旗袍吗。距离虎年春节已经过去了一个月,我却还在各种游戏里回味过年的氛围。倒不是游戏里剩余的新春气息有多浓烈,而是冷静下来终于开始反思,为什么自己次次都能精准掉入新春皮肤这样的骗氪陷阱。从《碧蓝航线》《明日方舟》,到《哈利波特魔法觉醒》《王者荣耀》再到《英雄联盟》《永劫无间》……虽然这些游戏每年的新春皮肤五花八门,但我发现自己喜爱的女性角色们,终将拥有一件旗袍皮肤——尽管其中有些衣服已经看不出旗袍样了。

2、一水儿的旗袍皮肤为寒冬增添了些许清凉,涩不涩暂且不论,但说实在的,对于旗袍的热情,的确在有钱有闲的春节达到了顶峰。为了展示对“国服/新春”的重视,推出旗袍皮肤,成了游戏厂商近年来屡试不爽的传统艺能,而且最奇妙的地方在于,不管游戏的世界观如何,旗袍与其匹配度都能直接拉满。旗袍原本的模样历史上,旗袍本没有太多花样。

3、假如我们在脑海中搜索身着旗袍的女性形象,会想起传奇的宋氏三姐妹,民国才女张爱玲、陆小曼,以及影星阮玲玉、胡蝶,她们的故事仍为后人津津乐道。影视剧中,旗袍的存在为作品增添了别样风情,《花样年华》里身着旗袍的张曼玉,举手投足令人难以忘怀。旗袍的起源其实颇具争议,有学者表示它由清代满族妇女服饰发展而来,所谓“旗女之袍”,就像《甄嬛传》中女性角色扮相那样;有人则认为旗袍的源头应该追溯至西周、先秦、两汉;还有一说认为旗袍来自风月场所的烟花女子。可以肯定的是,如今我们印象中的旗袍,成型于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,它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,至30年代发展成熟、基本定型。

4、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,女性形象迎来变革,旗袍具备东方服饰惯有的含蓄端庄之余,融合了西式服饰重视的曲线美感。尤其在彼时的“时尚之都”上海,当地不断发展的旗袍式样,影响着中国各地的潮流风向。加上报刊杂志服装专栏的宣传,与知名人士、“美女月份牌”的广告效应,当时年轻学生、普通工人、达官显贵家夫人小姐们的装束,皆离不开旗袍。

5、旗袍在中国女性时装史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,它的演变也记录下中国政治、经济的发展,以及社会思潮、审美取向的更迭。国外对于旗袍的解读与元素融合自定型后,旗袍的样式围绕整体长短、围度,还有袖子、衣领、开叉等细节而反复调整,既能知性优雅,也可窈窕妩媚。

游戏旗袍怎么玩

1、可旗袍风格的万般变化,不只是一把剪刀能够决定的。到了20世纪50年代,由于历史的原因,旗袍在中国内地逐渐被冷落。在传承几乎断代的数十年时间里,旗袍在国外影视内容中反倒存在感十足。

2、英国作家理查德·梅森创作的小说《苏丝黄的世界》,分别于1959年、1960年改编成同名话剧、电影,妩媚迷人又痴情坚韧的苏丝黄,在欧美地区收获巨大反响。男主罗伯特来到香港湾仔追寻绘画梦想,观众们追随他一同揭开了苏丝黄的神秘面纱:一开始自称的千金小姐,其实拥有流落风尘、不幸丧子的悲惨命运。苏丝黄身着高开叉、短款旗袍的东方女子形象,正满足欧美地区男性对“异域风情”的想象。

3、据悉,话剧主演周采芹的旗袍装扮,引得伦敦女子效仿;电影则进入了美国年度票房前十,令更多西方人认识了香港。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像《苏丝黄的世界》这般,描写不同文化背景、探讨性别、阶级、种族的言情片很是吃香,但某种程度上,这些内容又具备“东方主义”意味,即对东方女性的臆想标签化为“放荡、顺从、臣服”,白人男子担任“拯救者”,难免将旗袍与性感、情色挂钩。

4、而在日本,作品对于旗袍元素的使用也相当频繁。最初使用旗袍的形象已经难以考证,知乎相关话题下,有动漫爱好者指出上世纪60年代,横山光辉创作的漫画《机械巨神》中登场的银铃,她的经典造型便身穿白色短款旗袍。若谈影响力最为广泛的“旗袍娘”,要数1982年《超时空要塞》的林明美,以及1991年卡普空街机游戏《街头霸王2》中的春丽,不仅角色辨识度拉满,更使得不少人逐渐接受将旗袍与“机甲”“格斗”元素联系到一起。80年代之后,旗袍在中国内地开始被赋予“职业”属性,包括礼仪小姐,餐厅、娱乐场所的女性服务员等。

5、旗袍不仅逐渐在内地重新得以发展,因外交关系的改善,带有中华元素的人物形象,成为世界各地的文娱内容的常客。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,世界各国了解更加深入,中国人在影视剧、作品中的形象也不再单一。

  • 声明:本文由新游攻略网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!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@qq.com